市场声音

瑞银资产管理 施斌

瑞银资产管理从2007年开始,先后通过QFII和RQFII投资中国A股市场。因此我们对A股市场非常熟悉,并且认为2014年推出沪港通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次重大飞跃。

沪港通的运用令瑞银资产管理受益匪浅

A股市场有其特性和独特的投资机会。通过沪港通,中国内地股票投资者可以以最佳的方式来配置他们的投资。不仅我们在海外发行的中国股票基金可以直接投资于中国A股市场,其他新兴市场和全球的基金产品都有机会投资A股。 瑞银积极参与沪港通使用,并且获益匪浅。我们的基金从A股蓝筹股的反弹中获得了良好的收益。后续我们也发行了完全通过沪港通投资于A股市场的基金产品。

沪港通对中国内地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不可或缺

我们认为,沪港通的开通,极大地提高了投资A股市场的便捷性,这对于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也起到关键作用。 同时,全球投资者的积极参与,也改变了A股市场结构,使之更为成熟,更偏向基本面驱动。长远而言,这将对A股的良性发展起到非常积极作用。因此,沪港通对于中国内地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不可或缺。

未来,更大发展空间

基于这些变化,我们注意到海外投资者加大了在A股市场的投资。九月末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A股海外投资者持股较2016年同期同比增长了50%。但海外投资者仅持有A股市场很小的份额,其持股份额仅占A股近9万亿美元市值的1.7%,未来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和潜力。

随着沪港通的顺利运行,我们可以预见未来有更多发展的机会,期待更多样化的产品类型在未来陆续融入全球实践,推动中国内地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全球化。

先锋领航 林晓东

三年前的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起航。这不单单是A股市场开放的重大创新与突破,也是境内资本市场与境外接轨的标志性一步。一方面,港股通可以让内地的投资者参与香港市场股票,让普通投资者的财富配置变得更加多元化、国际化。另一方面,沪股通也进一步鼓励了海外资金进入A股,全球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开放渠道,在有相关风险管理工具可用的情况下发掘更多境内投资机会。

过去,国际机构投资者对境内资本市场的投资基本是通过境外合格投资者(QFII)或者人民币境外合格投资者(RQFII)的额度进行的,而三年前沪港通的设立则提供了更多一种途径。三年来,在两地监管机构为沪港通的顺利开通和运行开展了大量监管合作、执法互助工作的基础上,两地资本市场的投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沪港通让投资者在“一币连两市”、不受换汇额度限制下,单独清算、避免资本的大进大出的创新模式下,在“本地原则为本,主场规则优先”的监管前提下,进行安全、便利、高效的投资。

目前,先锋领航通过多种渠道(包括通过“互联互通”渠道超过10亿美元,合计35亿美元)长期布局A股。

先锋领航作为境外投资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沪港通精巧的制度设计给投资者带来的方便的创新。投资者对于创新机制越来越熟悉,即便在国际金融市场变幻莫测、A股也曾出现波动的时期,沪港通这座桥梁依然结实稳固,也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受惠于这座桥梁提供的便利。三年前尚属全新的资本市场双向跨境资金流通模式,三年后已经获得实践层面上初步的成功。中国在过去几年中一直致力于逐步打开内地资本市场,让更多的境外资本和投资者参与其中。先锋领航也相信,通过“互联互通”等机制,这样的发展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先锋领航一直看好中国内地市场的未来发展,并积极致力于投资中国内地市场。自2009年起就开始服务中国内地的机构客户;2015年4月份,先锋领航获得国家外汇管理局单次最大RQFII 额度(100 亿元人民币),一年后该额度调升至300亿元,并于同年六月率先将A股纳入旗下规模超过700亿美元的全球新兴市场指数基金,其中A股占比5.6%。在过去的几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的监管部门不断推出以沪港通等为代表的多种创新机制,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让中国的资本市场成为全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于完善,我们坚信一定会有更多的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的A股市场,并为中国建设健康有序的资本市场贡献自己的力量。

富达国际 阮劭龙

今年时值沪港通正式启动三周年。沪港通的开通为海外投资者投资内地股票市场及内地投资者投资香港股票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渠道。由于沪港通的成功试点,该机制在2016年底得以进一步延伸并推出深港通。在股票互通机制开通前,海外机构投资者仅能通过获批的QFII和RQFII额度才能投资中国内地市场。

对于那些已通过QFII或RQFII投资中国内地市场的公司来说,当他们的投资需求超过了额度限制时,沪股通则为他们开通了另一条投资渠道。对新投资者而言,沪港通为其首次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沪港通项目自身也在不断改进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沪港通是中国扩大金融及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环节。不能仅以每日的成交量衡量计划的成功与否。这一计划的推行解决了许多市场问题,例如使资产增值更清晰,同时让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更容易地参与市场购买证券,也增加了资产的流动性,方便不同市场调配资金。这也是促成MSCI纳入A股的重要因素。沪港通已经成功地为双方市场增加大量的投资收益,规模和整体市场成交量比较仍有增长空间,而且成交量会稳定成长。

富达管理 Christopher Seabolt

在沪港通尚未启动时,总部在美国的Fidelity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Company(富达管理研究公司)主要是通过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H股投资中国内地市场。我们立即就意识到,沪港通的开通,比起已有的境外投资者通道(即“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会使我们投资中国A股市场更具弹性。

在正式开通前夕的短短几个月间,我们与香港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经纪商和托管商合力评估有关计划,并且开发交易、清算和托管流程,让我们得以参与其中。凭借我们设于香港的交易部门、合规和运营支持团队,我们做好充分准备,在2014年11月沪港通启动当天即行参与。深港通在2016年启动时,我们也同样做好准备。沪港通及深港通所包含的A股具有代表性,基本能够覆盖A股市场。我们在A股的投资对我们的H股和离岸公司(包括美国)投资发挥了增益作用。MSCI基于沪港通及深港通的连通能力而决定把A股纳入MSCI指数,由此可见,该计划可能是境外投资者主要运用的机制之一。

个人投资者 黄伟强

对比以前,目前的理财和投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市场上涌现了层出不穷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房地产、股票、期货,也有年轻人喜欢的网店微商等等。但我认为,选择股票投资作为一种资产增值的理财方式仍是不错的途径。特别是在2014年沪港通开通之后,大众投资股票的渠道更加宽广了,直接用人民币就可投资一些在香港上市的优质公司和境内的稀缺品种,比如众多的教育类、科技类公司等等。

我最初在深交所老五股(发展、万科、金田、安达、原野)时代接触股票,经历过通宵排队认股、2005至2008年大牛市的疯狂与大熊市的煎熬、2015年异常波动的跌宕,也算是一个老股民了,成功说不上,经验积累了不少。A股市场的对冲产品刚刚起步,对于大多数散户来说可使用的工具还不多,从某种意义上讲,A股仍是一个单边市,所以对于金融产品丰富的海外市场,一直充满着好奇。

2014年11月17日,盼望已久的日子终于到来,沪港通开通了,我们通过A股账户跟以前一样的操作就可以买卖很多在香港上市的股票,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和尝试。通过参加营业部的交流报告会等渠道,我逐步学习,了解到香港市场和境内股票市场的差异。香港市场的特征是:机构投资交易者在香港市场占比高,超过一半以上;这一点与境内以散户为主的市场有着本质的区别。交易制度方面差异也很大:香港市场对符合规定的证券可实行有担保的卖空,也不设涨跌停限制,T+0回转交易的制度和境内的T+1制度很不同。反映在投资理念方面的差异是:香港市场以机构客户为主,同一行业,同一公司海外投资者与内地投资者的看法差异很大,香港作为海外投资者组合的一部分,机构投资者们似乎更偏爱较大市值、行业龙头企业等。

虽然是A股投资的老股民,但作为初次涉水港股通市场的新手,我明白道,要先认真了解市场,了解规则,选定业绩优良的白马股分批进场为操作原则。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参加港股通交易以来也小有斩获。相信随着对香港市场的更深入了解,会找到更好的操作方法,充分享受市场互联互通后带来的投资机遇。

国泰君安 毛云飞

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迈出了又一个实质性步伐。作为一个从业人员,从备战沪港通、迎接沪港通到推广沪港通,在这三年的时间里,真切感受到沪港通所带来的改变。

沪港通因其开通便捷、符合境内投资者的交易习惯等优势,深受投资者的青睐。在我们的工作中可以明显感受到,符合适当性管理要求的投资者都非常乐意开通沪港通交易权限。

过去投资者缺乏便捷的境外市场参与的渠道,沪港通作为境内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渠道,满足了内地资金走出去的需求。最近两年境外股票市场表现强劲,恒生指数不俗的表现吸引了不少境内投资者关注港股市场,沪港通逐步升温。

与境内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不同,香港市场的投资者多为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投资者热情参与港股投资的过程中也在受到境外成熟市场投资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境内投资者越来越多的开始注意基本面及企业的长期价值。

沪港通不仅影响着境内个人投资者,也正在倒逼境内券商优化服务体系。沪港通是一次机遇,让境内投资者了解海外市场、参与海外市场、扩大全球资产配置。投资者的这些需求,也在迫使券商加强海外市场研究能力,形成全球化运营能力。我们公司形成境内和香港研究团队的融合机制,通力协作为两地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的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由于香港市场交易规则、投资者结构、投资理念以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都与内地市场迥异,投资者参与香港市场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为了保障投资者利益,对我们的投资者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备战沪港通以来,我们就深刻认识到投资者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针对港股通业务制定投资者教育制度线上线下协同进行投资者教育宣传。公司官网、微信等媒体渠道均设有港股通投资者教育板块,各营业部也长期摆放投教材料。同时,我们也携手香港交易所、海外投资资讯商、买方研究机构等伙伴展开长期合作,举办港股通培训。自沪港通正式启动以来,我们平均每年举办1-2场全国性的港股通培训,各分公司、营业部也会每年自行多场港股通投资者教育。

对中国内地资本市场而言,沪港通是中国资本市场融入全球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机会。而对于我们券商而言,唯有努力学习,深入理解市场,优化服务体系,重视投资者教育质量,才能把握住新时代的大机遇,行稳致远。

个人投资者 王洪

2014年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联合公告,沪港通下的股票交易于当年11月17日正式开通。当时我在A股已有数年投资经验,对沪港通的开通充满憧憬,因为通过和朋友的交流了解,大家对像内地高科技领域、互联网企业的港股都很感兴趣,但这类股票标的在A股中较为稀少。

沪港通开通消息发布的当天,我就收到了国泰君安证券陆家嘴营业部客户经理打来的电话。通过对新规则的学习,我了解了沪港通的基本交易规则和相关的费用以及可买卖标的。通过在营业部参加投资者教育培训和对港股市场一段时间的观察与研究,我开通了沪港通权限。

我始终认为,机会和风险是相伴相随的,更高的收益机会必将带来更大的交易风险。若想真正在港股市场叱咤风云,就要不断的学习和了解港股市场的交易规则和标的特点。通过参加国泰君安证券的投教活动,我发现沪港通的交易规则和A股本身的交易规则还是区别很大的。比如港股通是T+0交易等等。通过熟练应用这些学习到的规则,我渐渐对港股市场和交易有了一些感觉。同时,我也在交易的过程中发现沪港通是有利于投资者的价值投资的,以前只能做A股,现在好的港股标的大家都能买了。

另一方面,香港的投资者也可以通过沪股通买A股,之前我在证券公司办理业务,看到有位香港同胞要开A股,又要提供通行证又要提供当地派出所出具的居住证明,非常复杂。沪港通开通使得投资更加容易,我香港的朋友一直对A股中的大消费股票很感兴趣,现在他可以通过沪港通更容易的对A股市场进行投资。我觉得沪港通的开通对两地市场的融合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也有利于我国股票市场更加专业化、国际化。

欣闻沪港通开通三年,感谢两地的相关单位和部门对沪港通的顺利开展付出的不懈努力,作为投资者,我对我国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国信证券 刘玉三

不知不觉间,沪港通已经三岁了,回顾这三年以来,作为一线从业人员,我们始终坚持为投资者“开好户、服好务”。由于内地和香港两个市场的交易制度、参与主体等均有较大的差异,所以认真持续做好投资者教育和客户适当性管理工作是公司港股通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客户权益保护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方面,我们持续加强系统建设,将客户适当性管理关键环节通过系统前端控制予以固化。证监会及沪深两所适当性新规出台后,国信证券及时修订了公司的港股通客户适当性管理细则,除准入资产的要求外,还将客户风险承受能力测评结果和港股通业务知识测评结果作为客户选择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港股通交易权限的申请开通及取消等全业务流程均可在公司网上营业厅及手机APP上完成,极大地方便适当的客户及时开通交易权限。

另一方面,我们始终认真做好投资者教育及服务,引导客户理性参与港股通交易。国信证券成立了港股通业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了明确的港股通投教工作计划,制作港股通服务手册、投教短片、折页等各类投教素材,覆盖公司线上线下渠道,并在每个分支机构设有至少2名港股通业务培训讲师,通过现场培训、讲解等方式向全体员工及客户进行多方位宣传。

2016年以来国信证券已累计发放港股通宣传资料近20万份,通过微信公众号发送港股通投教文章70余篇,在各大媒体发表港股通业务宣传稿10余篇,获得大量转载。在全国各地大中城市组织了多场“港股通”专题投教活动,邀请了香港交易所、当地证券业协会、国信香港公司资深投资顾问、国信经济研究所首席分析师等专业人士为客户讲解港股通业务政策及交易规则、投资机会与风险,引导客户理性参与港股通交易。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国信证券会一如既往加大港股通客户适当性管理和投资者教育及服务工作,为投资者提供更加高效、安全、便利的交易服务。

 

返 回

三年前的今天,沪港通大桥鸣锣通车,上交所开启了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新时代。细数过往的每一个日子,恍若昨天,历历在目。

2012年之前,上交所国际化道路已探索多年,在交易设施互联互通机制方面形成了一些初步设想。

2012年,在深圳一个小茶馆里,两大交易所展开了“两个股票市场间交易互联互通”的智慧碰撞,播下了沪港通的种子。

2014年4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上,提出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沪港通。

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的开市铜锣敲响,宣告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的大门正式开启。

100天,沪港通开户数稳步攀升。沪股通投资人数迅速增加,北上资金持续流入;港股通交易人数不断增加,南下资金稳步放大。

300天,交易所之间的合作进入深水区。2015年9月举行的第七次中英财经对话明确,支持上海和伦敦两地交易所开展沪伦通可行性研究;11月,上交所、德交所与中金所设立的合资公司中欧国际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

一周岁,沪港通在运行上所表现出的“平稳”、“安全”,向世人证明了沪港通所开创的这种两地协同监管、双向、闭环运行、风险可控的资本市场开放模式,完全可行。

两周岁,第八次中英财经对话宣布“沪伦两所关于沪伦通联合可行性研究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双方同意下一步开展相关操作性制度及安排的研究与准备”。

750天,上交所自信地大步走出海外。与境内兄弟交易所等组成联合体,收购了巴基斯坦交易所40%的股权。

900天,上交所与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管理局签署合作投资协议,共同建设阿斯塔纳国际交易所,上交所出资比例为25.1%。

900天,MSCI宣布从2018年6月开始将A股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和全球基准指数,为我们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1000天,时光印证了这条互联互通之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三年来,沪港通累计交易额达6万亿元,日均成交额超过87亿元,沪港通交易平稳运行。同时,我们自信地收获了各方的赞许与肯定,上交所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吴清理事长当选为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主席,上交所成为我国首个加入联合国可持续交易所倡议的证券交易所……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上交所和我国资本市场已经站到了世界资本市场大舞台的中心位置,得到了全球资本市场同行的认可。
 

上交所移动App 随时随地掌握第一手资讯